妙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妙笔文学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二十三章 编辑

第二十三章 编辑

第二十三章 编辑 (第2/2页)

因为干爹和乔老爷的影响,周至后来也走上了假期挣钱的道路。
  
  不过周至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卖艺,乔老爷是卖身……啊不卖力。
  
  承包食堂的利润,我能告诉你一西瓜贩子?!
  
  想起这些周至就感到很温暖:“那就一傻子,今年不能跟着他干,让他跟着我干!”
  
  “干啥?”
  
  “暂时保密!总之活少,钱多,利润大,市场饥渴!”
  
  “真的假的哟?”这下卫非都动心了:“为啥不现在就开整?”
  
  “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开整就亏了。”
  
  卫宜也来兴趣了:“反正那三天没啥事,弟弟算我一个!”
  
  周至说这些就是想拉着漂亮姐姐当门脸:“必须的!”
  
  ……
  
  ……
  
  蜀都市,《巴蜀文学》杂志社。
  
  “韦总编,我这里有篇稿子不错,很符合省里的要求!”小主编肖幸绢拿着一摞稿子,来到总编韦盛的办公室。
  
  “是吗?给我看看。”
  
  “省里的要求是批驳‘知识无用论’,总编,我觉得第一篇非常符合。”
  
  韦盛接过来开始阅读,速度很快:“小肖,味道有些寡淡啊……”
  
  韦盛在看的这篇,是《我的外婆》。
  
  开篇的确有些寡淡,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文字质朴,描写的就是一个农村老妇人的一些小事儿。
  
  应该是一个孙儿辈写的,还有一些城里人难得见到的农村人生活的小技巧小智慧,虽然淡,倒是也不失有趣。
  
  “还是不错的……”韦盛点头:“能够看出老人家的生活智慧,在艰难岁月里的乐观幽默,还有这外孙的孺慕之情……上市刊,省报都没问题。不过投我们的刊物,还是差点意思……”
  
  肖幸绢不说话,因为这篇文章,一开始给她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但韦总编既然还在继续看,那就先不忙着开口。
  
  再往后,当韦盛看到这位老人卖了家里存粮和嫁妆,去路边开设鸡毛店,就是为了供五个女儿上学读书的时候,终于动容了:“好!这个转折好!”
  
  “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和之前的行文风格,其实别无二致。”肖幸绢小声提醒。
  
  “对啊……”得肖幸绢提醒,韦盛立刻醒悟过来,又回去看了下前文,一样的寡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韦盛就像票友听到好曲儿那般,以一种先慢后快的动作,轻轻一拍桌面,啪地响了一下:“这是高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老人家对女儿们的教育方式一样。文章风格和故事内涵,是统一的。”肖幸绢有些小得意——我发现的!
  
  再往下看,就是女儿们求学路上和母亲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文中提到,这些都是这外孙从长辈们的交谈当中听来的。
  
  当看到母亲连夜扎火把送二女儿到渡口,船到江心,二女儿在河中回望,见到晨雾中黑漆漆的水边,依然还有上下两点微弱火光隐隐跳动的时候,韦盛也不得不取下眼镜,揉了一下眼角再重新戴上。
  
  最后就是五个女儿都成了才,大女儿成了人民教师,二女儿成了地区妇联主任,三女儿成了派出所长,四女儿成了幼儿园院长,幺女儿成了会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文章主旨,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
  
  是这位母亲智慧慈蔼的卵翼,是她对女儿们求学的执着与坚持,彻彻底底,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在那个对女性充满歧视的乱世,这样的坚持,远比发生在今天,更加可贵!
  
  “熬出来就好啊……”韦盛轻轻放下稿子,长吁了一口气:“到底是熬出来了。”
  
  “总编?”
  
  “哦很好。”韦盛察觉自己的失态,赶紧收拾起感情:“很真挚,很感人!这故事以这样平淡的方式叙述出来,偏偏更加感人。”
  
  “小肖啊,这篇我们要了,这期就发!”韦盛说,有斟酌了一下:“不过还是有个问题。”
  
  “总编有什么指示?”
  
  “这篇文体,应该算作纪实随笔吧?”
  
  “我觉得也是。”
  
  “既然这篇文章符合省上对我们近期的要求,又写得相当不错,我的建议还是发。”
  
  “但我们毕竟是省级刊物,文章既然有纪实的成分,要是最后发现是胡编乱造,那我们杂志社发了,是有责任的。”
  
  “因此在发之前,最好还是确认一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