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妙笔文学 >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 第二卷:弘治中兴 第五十八章 大明京报

第二卷:弘治中兴 第五十八章 大明京报

第二卷:弘治中兴 第五十八章 大明京报 (第2/2页)

“大同来奏,说是常年边警,饷费不足,有人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你们怎么看?”
  
  “臣觉得此计可行。”说话的是刚刚还替张鹏辩护的户部右侍郎邹漠。”
  
  这些自诩清流的人心思朱佑樘明白,不就是想趁机从中捞一笔油水嘛!
  
  这时谢迁再次发言道:“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
  
  朱佑樘仔细打量谢迁见其长的仪表堂堂、相貌雄伟,不禁大喜道:“爱卿所言正是朕所想也!传旨,着谢迁为兵部左侍郎加封建极大学士入阁参政机务。”
  
  此旨一下,刘党俱都慌了神,因为徐溥又迎来了一个好帮手,以后要再想扳倒徐溥就是难上加难了。
  
  未等百官说话,朱佑樘又道:“朕欲创建京师报社,原有京报改制,不再由各地通政司衙门发刊。京师报社不属于六部,直属于朕,第一任官员你人选连同兵部尚书内阁下朝后一并拿出来个章程吧!”
  
  论说早期的官报还是出现于唐代,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负责人是进奏官、邸吏;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内容则是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是不定期,并有官文书痕迹;而信息是属朝廷政事活动;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筛选信息。
  
  而第一份“报纸”问世,有记载的还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那时候主要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称“开元杂报”。
  
  至于“邸报”一词则是源于宋代。宋朝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而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是都进奏院。宋代除了官报还出现了小报,小报”始见于宋代,实质意义上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吧。
  
  但是小报的出现,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小报通过它所刊载的稿件,对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及其当权人物所进行的指责和攻击使封建统治者极其恼火。因此,他们颁布一系列诏旨和法令限制小报出版和查缉惩办小报发行人。但他们的禁令并未奏效,整个宋代,小报并没有完全被禁绝,这是因为,被官方严密控制的邸报,从内容到发行范围都有局限,不能满足大小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和朝野人士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而小报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他的出版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有一定生命力的。
  
  而明朝的邸报则是发行的皇帝谕旨、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会新闻等。这几年吉京师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各地的民间报房,可以花重金向通证司衙门购买皇帝的一些谕旨,或者是内阁和中央六部的政令发刊权。
  
  明朝各省都派有专司文报的提塘长驻京师,兵部则派出提塘分驻各省。驻京提塘称为“京塘”,京唐抄发的邸报称为“京报”;驻省提塘称为“省塘”,抄录的各省辕门钞称为“省报”。这种省报往往印成单张随京报一同分发。所以“邸报”这一名称就逐渐为含义更加明朗的“京报”所取代。又明代的邸报发行范围扩大,一个府就有好几本,提塘从六科抄得邸报原件后,便让民间抄报人抄写或印刷若干份,由塘兵排日提送。当时既有提塘主持的官报房,又有抄报人组织的民间报房,民间抄报人,又称“京报人”或“刷写文报者”。
  
  但历代统治者又不得不控制邸报的抄传活动,这是明代各朝的共同做法,但控制的尺度有宽有严。对邸报传抄稿件的限制,有些是从国家的利益考虑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军事机密的稿件,限制其传抄对当政者说来是必要的。但多数情况下,限制邸报稿件的传抄,往往出于皇帝或当权大臣们的个人考虑和他们的个人好恶,目的在于维护皇帝和权臣个人的权威,维护封建政体,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朱佑樘曾记得武宗皇帝曾创举,京报的头版需要印有报头,用以辩识。朱佑樘打算直接照抄照用,用自己儿子的怎么了?自己只不过是让他提前问世几年。
  
  而百官们现在是满头雾水,改制?怎么个改制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