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妙笔文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十五章:大唐唯一的敌人

第十五章:大唐唯一的敌人

第十五章:大唐唯一的敌人 (第1/2页)

一个帝国想要生存下去,便是要解决内忧外患,大唐帝国的内忧就是愈发激烈的政治斗争,在内部的争端略微被盖住之后,整个朝廷便将视线都转向了外边。
  
  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吐蕃再次进犯了大唐。
  
  在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围到处都是强敌,但是经过贞观一朝的整治,现在大唐周围的环境,已经是诸夏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了。
  
  对于中央朝廷来说,周围自然还是有敌人的,比如一直都被宰相们视作假想敌的燕王李恪,以及那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但是对于大唐来说,却实在是没有几个。
  
  现在真正一直被李治所忌惮的只有两個,一个是吐蕃,从永徽开始,吐蕃就和大唐经过了几次战争,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方,吐蕃下来就会被大唐打,大唐也上不去。
  
  另外一个就是西域。
  
  当初李世民在的时候,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协议,那就是尊奉李世民为主,但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太强,而且他有天启者的身份,所以西域玄门认可了他的身份。
  
  但等到李世民去世后,西域玄门的态度就再次暧昧了起来,尤其是等到洛玄奘去世后,在神葬之后,圣女赵黛儿登上了玄门大祭司之位,西域和大唐间的态度就再次暧昧起来。
  
  那个一直都被搁置的问题,再次被李治提了起来,那就是,谁才是西域的精神领袖,谁才是西域真正的素王之下第一,是玄门之主,还是大唐天子。
  
  如果是李世民时期的话,那这并不算是一个问题,李世民有足够的能力以及威望去取得地位,即便是如此,李世民实际上也在搁置这个问题。
  
  李世民有深刻的政治智慧,他认为非要去争个高低上下是没有必要的,他并不需要在每一个地区都至高无上,只要在大唐这个帝国体系中,他总能成为斡旋的那个人,那他自然就是最至高的天子。
  
  玄门之主的地位再高,没有他的首肯,那西域的任何东西都过不了中原以及草原,未来还有其他的区域。
  
  但李治的政治智慧就远远不如李世民了,他是非常想要在这个问题上,争个高低上下的,毕竟他的父亲太过于优秀,那他如果想要在未来大唐的历史上,不成为那个被忽略的君王,就要作出一番功绩,就算是这份功绩是表面上的,是他的父亲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而主动放弃的,即便是如此,他也要把这份功绩拿过来,他必须完成开疆拓土才行。
  
  在许多人的眼中,开疆拓土总是功绩,但现实中却不是这么计算的,如果取得一份疆域,能够在未来永远的保存它,那自然是抢过来为好,但如果取得一份疆域,会在很快的时间中就失去,在这个存有的过程中,帝国中央还必须不断地失血,以及为此而招惹不必要的敌人,陷入不必要的争端,拖累整个帝国的运转,那这块土地就是没有必要去取得的。
  
  李世民在开疆拓土时,总是会考量这方面的因素,所以他并不是什么土地都要,他进攻是为了不让被人进攻。
  
  但李治不是如此,他去进攻,就是为了炫耀武功以及让世人知道,他有足够的武功,当然,世人大多愚昧,看起来李治的武功就的确是不错,但深究其中根本,李治的作为是遗祸无穷的。
  
  在永徽年间结束的时候,大唐在西域有过一场战事,在战后,洛玄云就被调到了安北大都护府,大唐和西域都默契的没有提这件事,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和西域间,已经出现了裂痕,巨大的裂痕。
  
  只不过双方都很有顾虑,而且有大量的贸易在支撑双方之间的交流,所以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在官方层面上进行对抗,打完之后,西域该复国的复国,大唐该收兵收兵。
  
  谁都知道,战争可能就在下一次,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战争什么时候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就抓住了机会,既然大唐和西域间的关系变差,那就不用担心被两面夹击了,于是吐蕃再次下山,而此刻的吐蕃,正处于一个小巅峰期。
  
  高原上的人口,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虽然没有具体的计算方式,但一定是超过千万的,这已经完全是帝国的体量,当初的四大帝国,也只不过是这个体量而已。
  
  这么庞大的人口,加上气候变暖而造成的畜牧业繁荣,让吐蕃的战争潜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
  
  更不必说,现在的吐蕃虽然是权臣在位,但这权臣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真正的将国内凝成一根绳,再加上一位卓越的统帅,论钦陵,现在的吐蕃基本上满足了洛氏一直以来所说的,统一天下的三要素。
  
  要说这论钦陵,客观来说,的确是生猛的很,这些年来和唐军交手,普通的将领都不是他的对手,必须得唐军大将出马才行,而且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的让他吃过大亏。
  
  此番依旧是由论钦陵带队,吐蕃每次都会袭扰中原的凉州,其中的战略意图实在是过于明显,就是为了截断中原和西域,无论是之后从商队上获利,还是断绝双方之间的联系,都是上上等。
  
  大唐在青海道所设置的诸国,现在基本上就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面对一个帝国的存在,这些国家就连缓冲的作用都起不到,甚至现在就已经有被灭的国家了。
  
  不过或许是因为吐蕃也并不是特别想和大唐撕破脸,所以对于其中的贵族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杀害,除了在战场上碰到的,一般俘虏的贵族,都会用来交换赎金,对于比较贫穷的吐蕃贵族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获利的方法。
  
  在意识到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这些小国来抵御吐蕃之后,大唐朝廷立刻就召开了一次针对吐蕃的特别军事会议。
  
  ……
  
  李治坐在上首,颇为愤怒的说道:“吐蕃每次来犯,都会略我百姓,朕甚怒之,诸卿可有什么办法吗?”
  
  诸位将军和宰相皆列在堂下,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能说的不算多,洛玄凌作为宰相以及军方大佬,当仁不让的先开口道:“陛下,吐蕃的士兵,并没有我大唐精锐,所依仗的只不过是高原而已,这是我大唐所熟知的。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谈论如何解决吐蕃问题,就是一句虚言,或者说,不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灭亡吐蕃的话,那便仅仅是要抵御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扰,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国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国来作为吐蕃和我大唐间的缓冲,现在如果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大国的话,就可以作为缓冲。
  
  但大唐好不容易才将那里化为郡县,现在又再次建国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
  
  那便只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后驻军,在那里建立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长城,然后沿着凉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机动防御措施,只要吐蕃出现,我大唐军队就出击。
  
  但这样的话,耗费可能会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谁先耗死谁了。”
  
  封建制度花费低,郡县制度耗费大,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种地方,无论何时都注定是要吃中央财政的,无非就是吃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罢了,洛玄凌所说的,实在是很难抉择。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话,那李世民会果断的选择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于李世民来说,任何不能长久保留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耗费精神去管,只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就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