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妙笔文学 > 长安好 > 542 隐秘的伴生关系

542 隐秘的伴生关系

542 隐秘的伴生关系 (第2/2页)

“朕倒认为,这个消息是真的。”圣册帝缓声道:“唯有它是真的,才能更好地取信朕与马相。”
  
  这世上最高明的陷阱,往往便是以真实为饵,方可引人深入局中。
  
  “朕曾让人查过段士昂。”圣册帝对马行舟道:“此人出身军户之家,他的父亲曾是范阳军中的一名校尉,早年战死有功。而不久之后,他的母亲也因病故去,家中仅余下一位阿姊与他相依为命……”
  
  “再之后,段士昂到了投军的年纪,便也承继其父旧志,投入了范阳军中,这大约已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而正是那一年,他的阿姊据说嫁与了外乡人,从此再未回过范阳。”
  
  “朕令人探查过段士昂这位阿姊的夫家,却一无所得。”圣册帝道:“朕便认为,或是那夫家贫寒无名,相关之人已不在世上了,但眼下看来……”
  
  “段士昂这位远嫁后便失了音信的阿姊,或许便是段士昂与李隐的关连所在。”圣册帝推断着道:“而从李隐擅藏于他人身后搅弄风云的作风来看,朕有理由可以相信,段士昂是荣王府的人。”
  
  马行舟心思几转:“若果真如此,荣王在此关头透露自己与段士昂的关系……”
  
  “意在让朕做出应对。”圣册帝道:“朕若知段士昂是他的人,必会加倍戒备,为免段士昂攻入京师,助荣王成事……朕必当尽全力诛杀范阳军。”
  
  “范阳军在东,如此一来,京师西面的防守便会松懈……”马行舟眼神微变:“届时恰给了山南西道与黔中道兴兵京师的机会!”
  
  而不管攻入京师的是段士昂还是山南西道与黔中道,只要京师被破,荣王都可以长驱入京,行所谓主持大局之举。
  
  所以,这或许是一场调虎离山之计……荣王欲借范阳军调离京师守军,尤其是其中的数万玄策军——荣王是因见女帝迟迟不曾有调用京师玄策军的迹象,故才有此计?
  
  但马行舟说完之后,又意识到了一丝不对:“……可是圣上,李隐当真想不到此计会有被识破的可能吗?”
  
  谋算的尽头,从来不是对方是否会入局,而是此局是否有被识破的可能——
  
  “他当然想得到。”圣册帝冷笑着道:“所以这大约并不只是调虎离山之计……”
  
  马行舟话至此处,已然也想到了此计的关键,那便是“两难”。
  
  若圣上决定往东边洛阳用兵,则给山南西道及黔中道可乘之机。
  
  反之,若圣上“识破”此计,由此判断荣王真正的目的是从西面动兵,遂集兵于西面防御,那么东面洛阳方向又会陷入空虚……
  
  层层剖解之下,这甚至像是一个阳谋,无论如何选,夹击之势已成,顾此则失彼。
  
  如此,或要问一句,荣王既已对京师形成腹背夹击之势,那么此次借马婉来信设局的意义又何在?
  
  圣册帝心头已有答案:“他不外乎是想让朕知晓朕已为困兽,让朕自乱阵脚……”
  
  圣册帝再看着手中这封信,甚至从中看到了荣王作为操纵局势的那一方,随手挥洒而出的挑衅气息。
  
  而如此时局下,她乱得越快,败得便越快。
  
  无论京师将余下包括驻守京畿的玄策军在内的兵力,用于抵御哪一面,都会顾此失彼……洛阳也好,山南西道也罢,皆近在咫尺,一旦调开京师防守,荣王便可借东西二者中任一势力,用最小的代价攻破京师。
  
  这固然并非是他取胜的唯一选择,但是仅仅借一封信便有可能达成的捷径,何乐而不为?
  
  这时殿外已有稀薄天光亮起。
  
  马行舟脊梁上不知何时已爬满了冷汗。
  
  至此,他也已将荣王的用意看得分明。
  
  这一计的阴毒之处便在于,信中的消息甚至全是真的,可即便如此,这些消息却无法给天子带来任何助益,只为逼她做出应对,而无论如何应对,几乎都逃不出荣王府的算计。
  
  岭南与朔方节度使初才惨死于京师内,四下正值动荡——若说此一击,是为攻袭大局。
  
  那么此时这一封“时机刚好”的来信,便是为攻袭天子之心而来。
  
  如此之下,如何选似乎都是中计,那么,难道只能死守京师吗?可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坐以待毙?
  
  “可是,李隐他遗漏了一点。”圣册帝道:“这封信离开益州之时,范阳军尚且未尝败绩,段士昂也尚未被重伤——李隐能如此笃定朕会陷入两难,倒也情有可原。”
  
  “朕根本不必往洛阳出兵。”圣册帝眼神中并未见分寸大乱之色,反而一点点沉定下来:“洛阳已有常节使在。”
  
  看着帝王的神态,马行舟几乎脱口问道:“陛下仍这般信得过常节使吗?”
  
  江都密旨被篡改之事,他亦是知情者……
  
  圣人暂时未曾戳破此事,他可以理解是为了稳固局势的权宜之计,但他无法理解的是,在对方已然做出了此等与反叛无异的举动后,圣人竟然还能做到安心将洛阳彻底交托出去……
  
  这并不符合圣人一贯的性情作风。
  
  “朕不得不信。”
  
  这个回答,却让马行舟陷入了更深的惊惑之中。
  
  隐约间,他甚至从圣人对待常岁宁异常“信任”与“放任”的态度中,捕捉到了一丝某种隐秘的伴生关系。
  
  这种羁绊,或也存有反噬成敌的可能,但是在圣人眼中,却仿佛被天然地置于其它的敌人之后。
  
  马行舟困惑猜测间,已听圣册帝道:“李隐很快便会知道,局势未必一定尽在他操纵之中。”
  
  真正的“变故”,在李隐看不到的地方早就出现了。
  
  “马相不妨与朕一同等一等。”圣册帝将那封信压在龙案上方。
  
  马行舟微抬首间,只见帝王眼底已有决断,她一手按在案头,宽大龙袍曳地,定定地望着殿外天光:“再等一等洛阳的消息。”
  
  天光大亮时,雨水方休。
  
  同样数日阴雨的洛阳城,今日终于现出一抹晴色。
  
  和前几日一样,崔琅拖着族人们早早出了门,在洛阳城中听曲儿吃酒,吟诗作赋,甚至还招来了一帮洛阳子弟一同作乐。
  
  但这一日,反常的事情却发生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